2018專技繼續教育公需科目考試試題:創新、新能源
一、單選題(48題)
1、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是以()利用為標志的。
A、核能
B、太陽能
C、原子能
D、風能
答案: C
2、建設創新型國家,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實現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,最根本的是要靠()的力量。
A、資本
B、人才
C、科技
D、信息
答案: C
3、創新是()。
A、以市場為主導
B、以生產為主導
C、以成本為主導
D、以競爭為主導
答案: A
4、()的民族性格經常呈現出來的結果是“槍打出頭鳥”,是對“敢為天下先”的壓制。
A、《史記》
B、《孟子》
C、《荀子》
D、《中庸》
答案: D
5、()是為了更好地創新,創新是對已有成果的創造性的繼承。
A、完善
B、繼承
C、更新
D、改變
答案: B
6、()打印,實質上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。
A、平面
B、2D
C、3D
D、4D
答案: C
7、()是指國民經濟各個產業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和相互聯系。
A、產業布局
B、產業分劃
C、產業聯系
D、產業結構
答案: D
8、青年毛澤東評價()愚意所謂本源者,倡學而已矣。
A、曾國藩
B、左宗棠
C、李鴻章
答案: A
9、創新可以提升()能力,構筑戰略發展優勢。
A、組織適應環境變化的動態
B、新產品開發
C、工藝
D、服務
答案: A
10、創新既有一種創造力又有一種巨大的()。
A、領導力
B、組織能力
C、創新能力
D、破壞力
答案: D
11、創新的關鍵是()
A、領導力
B、組織能力
C、創新能力
D、競爭能力
答案: C
12、()又稱為規則基礎結構,是指虛擬企業運行所必須遵循的規則,它主要包括國家關于虛擬企業的法律和政策。
A、法律基礎結構
B、物理基礎結構
C、信息基礎結構
D、社會基礎結構
答案: A
13、移動互聯網的立足點是()。
A、信息網
B、資源網
C、互聯網
D、移動網
答案: C
14、鷹擊長空,魚翔淺底,萬類霜天競自由。出自()
A、周恩來
B、鄧小平
C、毛澤東
D、習近平
答案: C
15、材料的復合化已成為新材料開發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普遍方法。但目前形成產業的,主要是()材料。
A、高性能金屬復合
B、半導體超品格材料
C、樹脂基結構復合
D、高溫超導材料
答案: C
16、()是制造業的技術支柱,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、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。
A、現代制造技術
B、科技力量
D、人力資源
答案: A
17、()是一切現代國家的立國基礎,是衡量任何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標。
A、高新技術
B、經濟基礎
C、人才儲備
D、國防力量
答案: A
18、法家思想在哲學方面深受道家思想影響,因此()中把老子和韓非子放在一個傳中敘述。
A、《史記》
B、《孟子》
C、《荀子》
D、《中庸》
答案: A
19、()是產學研結合的重要組織形式。
A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
B、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
C、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
D、營造企業技術創新的良好環境
答案: A
20、()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和任何通信對象之間的通信。
A、網絡通信
B、移動數據
C、網絡數據
D、移動通信
答案: D
21、科學研究表明,人的大部分能力都處于休眠狀態,未能得到()利用。
A、開發
B、有效
C、合理
D、創新
答案: A
22、()是一種運用數學方法和系統工程方法對產品結構和性能進行分析、決策,以獲取最優解的設計方法。
A、計算機輔助設計
B、有限元分析方法
C、網絡化異地設計
D、優化設計方法
答案: D
23、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是()。
A、模擬制式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
B、寬帶多媒體通信
C、網絡數字化通訊系統
D、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
答案: A
24、()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,是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集成環節。
A、公司
B、企業
C、個體戶
D、互聯網
答案: B
25、()技術是通過標簽發出無線電波,閱讀器接收無線電波來讀取數據。
A、傳感器網絡
B、網絡通信
C、射頻識別
D、傳感器
答案: C
26、創新者知識結構的復合性和交叉性有利于創新者()的拓展和豐富,有利于新思想、新觀念的涌現。
A、思維
B、能力
C、思想
D、觀念
答案: A
27、要實現跨越式發展,需要多方面社會因素的配合,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()。
A、信息化發展
B、科技創新
C、國防力量
D、人才資源
答案: B
28、()首次提出了物聯網的雛形。
A、美國自動識別中心
B、比爾?蓋茨
C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
D、國際電信聯盟
答案: B
29、()是將云基礎設施與軟硬件資源創建在防火墻內,以供機構或企業內各部門共享數據中心內的資源。
A、云游戲
B、云安全
C、私有云
D、云儲存
答案: C
30、()是移動互聯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創新點。
A、信息化
B、移動化
C、自動化
D、科技化
答案: B
31、()是凝結在個人體內能夠為個人、組織、社會發展創造價值的知識、技能、能力和素質。
A、技術創新
B、人力資本
C、風險投資
D、團隊合作
答案: B
32、周監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從周。出自()
A、《論語》
B、《易傳》
C、《易經》
D、《周易》
答案: A
33、()是一種通過網絡統一組織和靈活調用各種ICT信息資源來實現大規模計算的信息處理方式。
A、云物聯
B、云計算
C、云安全
D、云儲存
答案: B
34、建立()的體制機制是發揮和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關鍵。
A、分工合作
B、協同創新
C、自動化工作
D、創新合作
答案: B
35、阿里巴巴沒有簡單模仿()B2B網站為大企業服務的做法。
A、日本
B、法國
C、俄國
D、美國
答案: D
36、()是實現中國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,也是增強我國自身競爭力、提高我國國際地位的必由之路。
A、科技
B、人才
C、國防
D、創新
答案: D
37、“惟天下至誠,為能盡其性;出自()
A、《易傳》
B、《孟子》
C、《荀子》
D、《中庸》
答案: D
38、()指人們在觀察、認識一個事物時,考慮是否可以采用、檢驗的十二類創新技法。
A、奧斯本檢核表法
B、頭腦風暴法
C、和田十二法
D、德爾菲法
答案: C